Monday 18 August 2014

重读《青春之歌》

结尾处杨沫这样写:


关闭的城门并不能拦阻英勇无畏的青年游行者,他们俨然是攻坚的战士,一行行,一队队,在怒吼的寒风中,就像在狂擂的战鼓中向敌人开始了顽强的攻击战。城门终于被人的海洋冲破了——敌人不得不在狂怒的人群面前打开了城门。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又继续前进。

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

“民众们,组织起来!武装起来!中国人起来救中国呵!”

无穷尽的人流,鲜明夺目的旗帜,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,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,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——不停地前进……

我还能记起来当年合上书时,大脑感觉思维异常清晰,仿佛世界只是一个自己面前的地球仪,团结起来的青年们合指一点,它就可以转动起来。


现在的我,则会问,谁能团结起来?绝不会是全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,有人读博士,有人上黑砖窑,有人身价亿万,有人破产,这才是事实。那么,身世如林道静者全联合起来?有人信仰基督教,有人信仰马克思,有人信仰金钱,有人信仰战争,谁能说谁错了呢?


当时有那么一个敌人,日本帝国主义,那是因为中国弱小引来的侵略。敌人的到来也让中国人团结起来了。没有这样的敌人怎么办,美国是一个新敌人?如果我们依靠树立敌人团结起来,是不是掩盖了我们缺乏更高级文明社会组织的人文思想和技术?就算我们这样团结起来,我们能成为高级文明的创建者吗?


枪炮时代,也许简单的团结起来就是人多力量大。今天,不要说核武器,无人机,拐弯子弹,什么东西是光靠团结起来就能对付的?

林道静的生身母亲,秀妮,的命运,让人喟叹。亲生女儿被抢,爷爷投河自尽。如果她生在今日,又如何呢?傍上一个大款,生个孩子,被遗弃,还是可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吧?如果有人抢孩子的话,验验DNA就可以了。所以现在这样的小姑娘,不可能像秀妮那样考虑问题了。所谓科学技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,不信也不行。

秀妮身上的那种质朴,和由之而来的对强占她的人的愤恨,对亲人的感情,是她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,然而也是弥足珍贵的人性。这种质朴在基督教来看,应该是上帝为什么爱人的原因吧。没有了这质朴,宗教又有什么意义呢?然而,这份质朴,今天在我身上还有么?我已经被自己绕晕了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