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1 November 2024

余华英死刑之唏嘘

 

余华英案的死刑让我十分唏嘘。判死刑容易,对其幼小时父母双亡,小学就辍学过程中的政府和社会失位进行反思和改进则十分困难。抛砖引玉,并非是没有对原告的共情或者鼓励对政府指责或与其对抗。或对读者有心理冲击之处,多多谅解。

职业和教育背景统计

首先,数据显示,拐卖儿童犯罪者的职业分布以农民和无业者为主。例如,在大量拐卖案件中,不少犯罪者是农民,生活在教育和经济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。此外,有些案件还涉及利用职务之便的医务人员,他们通过所在医院的职权或便利条件,非法操作儿童的“身份转移”。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2017年审理的案件就涉及3名医务人员,这种情况更为复杂,加剧了社会对医疗体系和法律监督的信任危机。

从教育背景看,拐卖儿童犯罪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,多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水平。整体来看,这类犯罪者多来自教育条件落后、经济状况差的家庭背景,生活贫困,缺乏合法就业机会与基本的法律意识。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容易因生活困境或利益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,逐步形成一种社会结构性的犯罪现象。

政府责任与社会公正

余华英案中,犯罪行为固然恶劣,但从她的成长背景看,政府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支持和社会保障显然不足,这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。这一类案件中,家庭贫困、教育资源缺乏、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,构成犯罪发生的潜在原因。因此,政府有责任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,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,以帮助处于弱势的个体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,避免因资源缺失而产生的“生存犯罪”现象。

同时,在司法量刑上,如何体现公平与人道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。虽然余华英的犯罪行为极其恶劣,但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应综合考量犯罪情节、社会背景等因素。如果政府在其成长过程中确有失职,应在量刑中适当体现,以避免简单的严惩模式,使公正的实现不再片面。这样才能在追求社会正义的同时,实现刑罚的人道主义。

历史教训与社会和解

历史上,中国的土地改革曾通过“斗地主”的方式进行财富再分配,以暴力对抗旧有的社会不公,造成了普罗大众之间的对立和伤害。毛泽东曾经指令,“减租是农民的群众斗争,党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是领导和帮助这个群众斗争,而不是给群众以恩赐。凡不发动群众积极性的恩赐减租,是不正确的,其结果是不巩固的。在减租斗争中应当成立农民团体,或改造农民团体。政府应当站在执行减租法令和调节东佃利益的立场上。”

这种斗争哲学或者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,不过本文不在此处探讨,只是做一个论证的假设。但即便如此,没有相关的人文精神,歧视地主及其子女,甚至杀人,让其合理性的一面丧失在失去人性的悲哀中。这种手段不仅未能促进社会和解,反而激化了阶层矛盾,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伤痕。余华英案以及拐卖儿童犯罪的结构性特点提醒我们,社会变革不应仅依靠惩罚性手段,而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社会支持,以和平方式推进公平。这里也不是要求原告对被告的谅解,而是审判者正视一些事实,多一些人文关怀。

未来的反思与行动

未来,政府应在教育、就业、法律意识等方面为社会普通人群提供更好的支持,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教育体系,鼓励社会力量自发建立教育机构,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水平和法治意识,保障每个人享有公平的成长机会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遏制因社会贫困而引发的犯罪,预防未来类似的悲剧发生。

司法体系也应在量刑时综合考量个体的社会背景与成长环境。一个公正而人道的司法体系应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契合,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也关怀每个公民的境遇。

通过余华英案的反思,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体犯罪行为背后往往存在复杂的社会因素。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责任,不仅能从源头上消除导致犯罪的社会根源,还能促进社会各阶层的理解与和解,共同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。这将为建设一个包容、和谐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,让犯罪现象的发生更少,推动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