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12 November 2025

郑丽文秋祭与《沉默的荣耀》热播 -- 国共共同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个契机

 # 郑丽文秋祭出席与《沉默的荣耀》热播:两岸历史叙事的转折点?

在2025年的秋季,台湾政坛和两岸关系迎来了一些微妙却引人注目的变化。国民党主席郑丽文首次出席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活动,同时央视谍战剧《沉默的荣耀》在台湾引发热议。这些事件是否预示着历史的重新书写?台湾牺牲的大陆人士是否会获得正面评价?反之,如果大陆认可国民党潜伏者的牺牲,又会如何影响国共和解、两岸统一,甚至对美国的“维持台湾现状”政策构成挑战?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剖析,探讨背后的政治、文化与地缘意义。

## 事件背景:秋祭与热播剧的交汇

11月8日,郑丽文现身台北马场町公园的“19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”。这是国民党高层首次公开参与此类活动,由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主办。追思对象包括白色恐怖时期(1949-1987年台湾戒严时代)因政治理念被迫害的受害者,其中不乏中共地下党员及情报人员,如吴石——国民党军中最高阶中共情报员,曾泄露淮海战役情报,后于1950年被处决。 郑丽文在致辞中强调,此举旨在“还原历史真相、促进两岸和平”,并非专为吴石等人,而是纪念所有政治受难者,超越统独框架,避免类似迫害重演。

此事件引发岛内争议:民进党指责其“追思共谍、通敌”,陆委会谴责为“统战操作”;国民党内部也出现分歧,如蔡正元批评“失分、助长民进党气焰”,而徐巧芯则强调国民党情报人员的贡献。 在X平台上,蓝营支持者多视之为“打破民进党台独叙事的关键一步”,绿营则担忧“亲共倾斜”。

与此同时,央视于9月30日首播的《沉默的荣耀》在台湾爆火。该剧基于吴石、朱枫、陈宝仓、聂曦等真实人物,90%以上角色用真名,讲述1949-1950年中共在台隐蔽战线斗争的悲壮故事。 剧集在央视黄金档创下高收视,并在爱奇艺等平台热播;台湾媒体如联合新闻网、中央社报道其“爆火”,部分台胞感动落泪,称“台湾必归”。 X上,剧集引发两岸网友讨论历史真相,如“沉默是你的盔甲,信念是你的脊梁”。 然而,绿营媒体视之为“统战新招”,蓝营则借机反思国共情报战。

## 台湾牺牲的大陆人士:正面评价的曙光?

这些事件是否意味着台湾牺牲的大陆人士将重新获得正面评价?短期来看,有积极信号,但阻力犹存。白色恐怖时期,约5000人被以“共谍”罪处决,上万人判刑,其中10-15%为中共地下党员。 自2018年起,台湾推动转型正义,促转会已撤销5983件不义判决,包括部分中共相关案件,但这些人士多被定位为“政治受难者”而非“烈士”。

郑丽文的出席被视为“打破僵局”,主办方声明强调“不分省籍、追求民族和解”,可能推动更多大陆人士(如吴石)从“共谍”标签转向“理想牺牲者”。 《沉默的荣耀》的传播进一步放大此效应,剧中英雄形象让台湾年轻一代接触“另一面”历史,X讨论中不乏“致敬先烈、完成统一未竟事业”的声音。

然而,民进党主导的叙事将白色恐怖简化为“中国人迫害台湾人”,强化“台独”框架。 郑丽文事件后,网络投票显示蓝营支持率高(90%挺直球对决),但整体民意两极:绿营视之为“抹红”,蓝营内部担忧选举影响。 长期而言,若国民党持续推动“历史和解”,结合剧集的文化渗透,正面评价可能渐增,但需克服政治分歧。

## 反向思考:国民党潜伏者获认可,能否促成国共和解与统一?

反过来,如果大陆政府给予国民党潜伏大陆的情报人员(如军统特工)“为国家牺牲”的定位,会如何?国民党在大陆的潜伏者牺牲数百至千人,但大陆官方鲜有公开肯定。 若通过类似叙事给予认可,可能象征性回应郑丽文式的“互敬”,如徐巧芯所提“勿忘国民党情报贡献”。 这符合“九二共识”框架:郑丽文重申其为“两岸中国人最高智慧”。 理论上,此类互认可铺平和解路径,促进“超越恩怨、良性互访”。

但现实中,和解难促成统一。两岸关系紧张,北京视民进党为“倚美谋独”,国民党影响力有限。 历史互信缺失,情报战是国共“一体两面”,但北京强调“武统备选”。 X讨论中,和解呼声存在,但多停于情感层面。 统一概率低,需经济、文化共识,而非单一事件。

## 对美国国策的潜在影响:威胁还是机遇?

美国“维持台湾现状”政策旨在避免冲突,支持台湾民主但不承诺独立。 这些事件可能间接挑战此策:历史和解若缓和两岸紧张,有助于“现状”稳定。 但若演变为“情感和解”浪潮,推动统一叙事,可能削弱台湾“抗中”共识,威胁美国在亚太战略。 不过,事件规模有限,无直接证据显示“威胁国家安全”——美国智库更关注军力差距。

## 结语:历史和解的漫长之路

这些事件标志着台湾历史叙事从“零和对抗”向“多元包容”微移,但和解需时间。两岸统一非短期产物,更依赖地缘变局。真相寻求下,鼓励理性对话,避免极端标签,方能为和平铺路。这是中国大陆政府展现民族责任和智慧,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大机会。但估计共产党已沦为老朽腐败的贪官共同体,很难把握这样的契机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