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 14 July 2014

大一统, 权威,小型社区, 历史教育

记录一些自己的观点,深知自己没有能力下笔,哪怕只是写个框架

地理环境对于政权的形成提供了地理边界,也界定了各种实体,一般是不同民族或文化实体的内外之别。环境变迁,各实体的分裂和融合,则成为政权的历史延续性。这是中西方历史的共同性一面,传统上为地缘政治的研究内容。

文明最初实体形式为部落,村庄等小型社区。共享文化和技术能够产生更高级的思想,聚集更多的资源,从而产生更强悍的实力,应付更复杂强大的冲突。这样在内外冲突过程中,逐渐产生了各种文明联合体,包括国家和宗教。

 西方而言,霍布斯在巨著《利维坦》中总结了宗教和国家的关系。教会相对于皇权在公共生活对公众而言的存在感没有丝毫弱小。东方而言,宗教更多成为了一种避世或政治工具。大一统政权成了一种民众的安全感和文化归属感的现实需求。

 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,自然有诸多著作研究。

我感兴趣的核心问题是,如果把民众的大一统心理作为一个压倒性需求的假设,中国社会变革者会面临哪些现实问题。

首先,小型社区文明对大型文明的关系不应该是上下级关系。这样大型文明才能保持活力,在法律制定和实施上适应小型社区面临的各种挑战。另一方面,由于大型文明对于新技术和自然环境之变化,没有小型社区敏感,则小型社区寻求变化必然面临各种障碍。故小型社区保持独立性非常重要。这里小型文明,可能是一个乡村,网上讨论社区,小型政党等等。

就今天中国而言,天安门城楼挂的是毛泽东雕像,而不是单纯的大团结万岁,或者实现共产主义。即便是共产主义,也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拥有解释权的共产主义,而不是人人都能探索的共产主义。就大型文明而言,公共思想空间已经丧失了活力。

不仅如此,中央政府目前寻找一切机会,打压各种反对派社会力量,导致小型独立社区很难生存。个人认为,在这一点上,只有有策略,有远见,能够保护自己的小型社区才能在今天共产党的高压控制中逐步成长。

所以第二谈一个具体策略。例如申请禁书的出版,被否决之后,发起司法诉讼和宪法复审。当然,现时无法快速走到最终步骤,达到司法改革的目的。但借助互联网,坚持不懈作为项目来做,起码可以得到书的作者和出版公司的支持,应该可以获得一些资助,渐渐发展。

第三,从近代科学史发展看来,很多白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,如牛顿,伽利略,法拉利等等。我个人认为,并不能据此认为其它民族从基因上比白人种族智商低下,包括中华民族。即便真的差那么一点,改变基因也是十分危险的事情,涉及到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等问题。而且从我在国外工作的真实经历而言,丝毫没有感觉到白人一般个体对华裔或亚裔一般个体的智力优势。

从根本上来说,智商问题在本文是一个题外话。而且既然基因在现时整体上无法改变,对科学史的学习,发现其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其它原因就尤其重要。有些读者可能已经明白了,这里的其它原因就是社会性原因。为什么其科学知识能够得到传承,其重要发现是如何得到社会承认,进而被传播的。科学家的教育是什么样的,家庭背景如何,知识传播的媒介是什么,有什么重要角色让科学家的个人知识成为了社会公共知识的一部分,什么样的人在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,社会结构是什么,等等。这些元素中,哪些在东方背景中有,哪些没有。我们今天应该架构什么样的公共社会,才应该是自然科学史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所在。

 拉拉杂杂在这一点上罗嗦,都是因为当今的历史教育,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狂灌所谓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,共产党革命史观。评价今天中国是否是一个强国,或者还有争议。是否是一个优秀国家,我一定举双手反对。就本人看来,中国人并没有找到足以依托为价值判断基础的共同道德基本底线,社区发展并没有开始创造让每一个中国 人平等自由发展自己身体和思想的环境,贫富差距并没有缩小,反而加重了当年孙中山先生的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现象。即便单以物质而论,房地产畸形发展,制 造业大而不强,自然环境污染惨不忍睹。在这样一个环境下,把中国共产党历史放到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第一位,而且不容第二种历史教育内容和方法,是不是一种神经错乱?

一个结果就是,好不容易有一点自然科学史,居然只知道铺陈近代科学发展事件,罗列一些历史知识。这除了打压新一代民族青年的自信心之外,有什么好处?


从教育青年公共社会建设的思想和技能看,六十年来中国的所有学校的历史教育是不断倒退,步入歧途。这是中国六十年教育史的一个巨大耻辱。不通过公共议题重新审视而改变现状,中国变革无望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