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感于肖雪慧我们需要怎样的精英
占有超过社会平均数的社会资源的人,真正的说法是利益既得者,而不是精英。精英的成就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,也有可能得不到社会的承认。不管承认与否,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。不能说教授是精英,农民就不是精英。不管被承认与否,精英们总是一如既往,尽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,贡献自己的爱,总之,做自己能做的。
利益既得者是不是精英,或者说精英占利益既得者得比例,应该尽可能高,这个是一个社会机制的好坏问题,也许还有公众道德等因素在内形成的一个结果,社会需要不断反思,不断改进。但没有民主,没有讨论,就没有反思,没有改进。
利益既得者不要想当然认为自己是精英。考试出色造就了教育资源的利益既得者,她/他应该努力学习,力争成为社会精英。也许有朝一日她/他还会成为物质利益既得者。这无可厚非。可以后非的是,利用部分低素质公众对利益既得者的羡慕,粉饰其成精英,甚而炒作。我不能承认这样的社会氛围能把这些考试出色者培养成社会精英。
如果我拥有很多资源,我会记住自己是个利益既得者,和我是不是精英没什么关系。利益既得者应该对社会感恩,多缴税,多做好事,但千万不要就此认为自己就算是什么精英了--进而觉得自己的姓氏有什么历史。
本人注1:下文摘自肖雪慧我们需要怎样的精英
8月下旬,在云南某党报和某企业联合操作下,包专机分别送今年考上北大、清华的当地学子赴京报到,随机赴京的还有他们的父母。凤凰卫视“一虎一席谈”就包机事件举行辩论时,操办和炒作北大、清华包机的两家声称此举意在弘扬精英意识;对于享此特殊荣耀,学生和家长视则都认为理所当然;其他参与者,除个别势单力薄的反对者外,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有利于培养“精英意识”,言之凿凿称强化“精英意识”是社会进步的表现,指责反对者的平民化主张会将大学引向平庸。不少人甚至认定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应该优先满足少数“精英”——持这观点的既有学生也有作为嘉宾出场亮相的北大教师,真可谓“师生共识”。继包机事件后,大学涌动起建高尔夫球场热,厦门大学则以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而引人注目。面对质疑,校长朱崇实振振有词: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体现了厦大承担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。
肖女士所说的8月下旬应该是去年8月,新闻链接如下, 31名云南学子专机送学轰动北京
本人注2:本人也认为高校教育有很大的问题,但我认为不能一帮子打死,总不能把这些学校推倒重来吧。所以,应该多提建议和解决方案。还是那句话,没有民主,没有公众的声音参与社会博弈,就没有讨论,没有对真理的探讨,不可能有什么进步,而只有破坏,重来。当代社会,互联网是民主的桥头堡,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可以让大众广泛参与的工具。这也是本案极力争取胜利的动力所在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